唉呀,说起这出生年月和属相啊,真真是咱们老百姓饭桌上、聊天时绕不开的话题。虽说现在都讲科学啦,讲理性啦,可这生肖属相,就跟咱们的胎记似的,打娘胎里出来就带上了,没法儿不关注,是吧?尤其过年那会儿,七大姑八大姨聚一块儿,头一桩事儿准是问:“哎哟,你家大宝属啥来着?”然后就开始掰扯,龙配鸡好不好啊,猴儿跟虎是不是犯冲啊。那架势,比研究股票走势图还认真。
我就纳闷儿了,不就是个年份嘛,咋就赋予了那么多意义?什么性格特征啊,命运走向啊,全给套上了。可仔细想想,这事儿还真有点意思。你想啊,一年十二个月,对应十二种生肖,子鼠、丑牛、寅虎、卯兔……听着就带着一股子古朴的韵味。它不是啥高深的理论,就是咱们老祖宗一代代传下来的,带着泥土气儿的生活智慧,或者说,是一种集体记忆。
其实,要真较真儿地弄个“出生年月与属相对照表”出来,那还不简单?翻开老黄历,或者随便搜一下,一目了然。鼠年是哪几年,牛年又是哪几年,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但咱们今天聊的,可不是简单列个表完事儿。那种干巴巴的表格,谁不会看?我要说的是,这表背后承载的那些故事,那些念想,那些甚至可以说是偏见和期待。

你看啊,说到龙,那气派!“龙马精神”、“望子成龙”,全是褒义词。属龙的孩子,好像天生就带着光环,被寄予厚望。我有个朋友就属龙,从小家里就说她命好,将来能成大事。她也真就一直挺努力的,也不知道是心理暗示起作用了,还是真就那么巧合。反正她自己是挺信这个的。
再比如虎,多威风啊!“虎虎生威”。可也有人说属虎的脾气大,犯冲。尤其是女孩子属虎,老一辈儿可能会觉得有点“克”什么的,挺封建思想的。但我认识好几个属虎的姑娘,个个都精明能干,风风火火,事业上那是没得说,感情嘛……可能确实要找个能压得住她们的。嘿,这不就是把一个抽象的属相,具象化成了活生生的人的性格了吗?
还有那兔,瞧着就温顺、可爱。属兔的人,通常被认为性格比较柔和,心思细腻。我姥姥就属兔,一辈子没跟人红过脸,待谁都和和气气。但别看她表面软和,心里可有主意着呢,精着呢!所以说,这属相描述的呀,很多时候是大众化的刻板印象,具体到个人,那可是千人千面。
说到这个表,它最基本的用途,就是告诉你,你是哪一年生的,对应的属相是什么。比如,1984年出生的,那毫无疑问是鼠年。1990年,那是马年。2000年,千禧年,也是龙年。2012年,又一个龙年。2024年,哎呀,今年!那是龙年!你看,这不又绕回龙了嘛。每十二年一个轮回,周而复始。
可这表,光知道自己的属相不够啊。咱们爱琢磨什么?琢磨合婚!属相婚配,那可是大事。什么龙配鸡是上上等婚,兔配狗富贵长久,猴跟蛇欢喜冤家……听着都跟讲故事似的。有人信得五体投地,没两句话就问人家属啥,属相不合立马拉长脸;也有人嗤之以鼻,觉得完全是无稽之谈,感情好不好跟属啥有啥关系?
我偏向后者。但这不影响我去了解它,去听那些上了年纪的人煞有介事地跟你分析,“你俩这属相啊,真是天生一对!”或者“哎呀,有点犯冲,得注意点儿。”那种感觉,就像是在听一段古老的歌谣,里面有对生活的朴素愿望,也有对未知未来的忐忑不安。
话说回来,真要写个对照表,它得涵盖多少年啊?从解放后算起,比如1949年,那是牛年。1950年,虎年。1960年,鼠年。1970年,狗年。1980年,猴年。90年代就更多了,1991年是羊年,1992年是猴年,1993年是鸡年,1994年是狗年,1995年是猪年,1996年是鼠年,1997年是牛年,1998年是虎年,1999年是兔年……你看,就这么随口一说,多少个年份多少种属相就出来了。
进入21世纪,2001年是蛇年,2002年是马年,2003年是羊年,2004年是猴年,2005年是鸡年,2006年是狗年,2007年是猪年,2008年是鼠年,2009年是牛年,2010年是虎年,2011年是兔年……再往后,2013年是蛇年,2014年是马年,2015年是羊年,2016年是猴年,2017年是鸡年,2018年是狗年,2019年是猪年,2020年是鼠年,2021年是牛年,2022年是虎年,2023年是兔年,然后就是咱们现在所在的2024年,龙年。
这看着像流水账,但每一个年份背后,都站着一个个人,一段段人生。出生在那一年,就带着那一年的印记,那一年的属相。它可能影响你被赋予的第一个小名,比如我家邻居大爷,属猪,小名就叫“猪娃子”,听着怪亲切的。它可能影响你小时候收到的第一个生肖玩具。也可能,在你长大了,为某个决定犹豫不决时,心里会嘀咕一句:“我是属猴的,就得闯闯!”或者“我是属牛的,得踏踏实实来!”
你看,这小小的属相,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符号,它成了一种文化基因,渗透在我们的语言里,思维里,甚至行为里。虽然我嘴上说着不迷信,但有时候,在跟人打交道时,知道对方的属相,心里还真会下意识地联想到那些关于这个属相的描述。哎呀,这人属虎的,说话果然有点冲;那人属羊的,难怪这么温和……当然,这种判断往往是片面的,甚至错误的,但这不妨碍它成为一种有趣的观察方式。
所以,这份“出生年月与属相对照表”,它不光是个查询工具,更像是一把钥匙,打开了通往一段历史、一种文化、一些集体认知的门。每一次对照,每一次查询,都在无形中加深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连接。它提醒我们,我们是来自哪一年,带着什么样的生肖印记,在十二年一个循环的岁月长河里,我们正走到哪一站。
也许,属相本身并不能决定什么,真正决定我们命运的,是我们的选择和努力。但知晓自己的属相,了解它背后的文化意涵,就像是拥有了一个特别的记号,让我们在芸芸众生中,找到自己的位置,找到与同龄人的共同话题,找到那些关于过去的美好记忆和未来的期许。这,或许才是这张看似简单、实则承载厚重文化的“出生年月与属相对照表”的真正意义所在吧。 它不仅仅是冰冷的年份和生肖的对应,更是鲜活的生活、人情味儿和代代相传的文化印记的缩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