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妈就属于坚定“春节派”的。每年过年,早早地就开始准备,生怕错过了啥,大红灯笼挂起来,春联贴起来,年夜饭安排得明明白白。我小时候,她就告诉我,正月初一过了,你就是属下一个了,没啥好含糊的。你说立春?她老人家听都没听过,直接一句“瞎讲”怼过来。
可我有个朋友,老家是研究易经的,从小耳濡目染,那是铁杆的“立春派”。他跟我说,属相这东西,跟古代的历法、天文学密不可分,不是简简单单一个春节就能概括的。他说,古代人看天吃饭,讲究的是天时地利,立春代表着新一年的开始,万物复苏,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“岁首”。他甚至能头头是道地跟我解释,啥是干支纪年,啥是二十四节气,听得我云里雾里。
其实,我觉得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,也都有各自的依据。春节,是咱们老百姓最熟悉、最认可的传统节日,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情感和集体记忆。按春节算属相,简单明了,符合大众的认知习惯,图个吉利。

而立春,则更多地是从天文历法的角度来考量,更严谨,更科学。它反映的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,与地球的公转密切相关,具有更强的客观性。这么说吧,如果你是研究天文历法的,或者对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的人,那选择立春作为属相的起始点,也无可厚非。
关键是啥?关键是别太较真!这玩意儿说白了,就是个文化符号,一种纪年方式。你喜欢哪个就选哪个,没必要非得争个对错。
我有个同事,她女儿是腊月二十八生的,那年春节特别晚,立春都过了,可春节还没到。她就纠结了,孩子到底是属啥的?按春节算,那肯定是属之前的那个;按立春算,又该属下一个了。她问我,我只能说,看你自己怎么想了。你想让孩子属哪个就属哪个,反正都是图个好彩头。
后来,她索性给孩子起了个小名,叫“春晓”,寓意着春天到来,也算是把两种说法都兼顾了。你看,多聪明!
现在网上很多人喜欢用属相来分析性格、运势啥的,我觉得就更没必要太当真了。属相一共就十二个,全世界这么多人,难道性格命运都一样?那也太扯了吧!
我倒是觉得,属相这东西,最大的意义在于它能让我们感受到时间流逝,提醒我们又长大了一岁。每年过年,看着春晚,听着鞭炮声,心里总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。时间过得真快啊,一年又过去了!
所以说,属相按啥算?立春?春节?其实都没那么重要。重要的是,我们能从这些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,感受到生活的乐趣,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。你说呢?反正我是这么想的。
与其争论属相该按哪个算,不如好好想想,新的一年,自己该怎么努力,怎么生活,怎么让自己变得更好。这才是最重要的,不是吗?别让这些小事儿,影响了咱们的心情。过好每一天,才是王道!
对了,我突然想起我姥姥,她老人家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,对啥天文历法一窍不通,她只知道过年要吃饺子,要给压岁钱,要一家人团团圆圆。在她眼里,属相就是过年的时候才提起的,是用来逗孩子们开心的。
也许,这才是属相最原本的意义吧——一种简单、朴素的快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