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安心生活网首页
  2. 心理百科
  3. 婚恋心理

失败的婚姻没有赢家,输的最惨的一定是孩子

每对撕逼的父母背后,都站着一个撕裂的小孩《奇葩说》最近一期的辩题是:“夫妻决意要离婚,是否要坚持到孩子高考结束?”作为离异家庭长大的孩子,这个辩题咯噔一下击中我心。正方辩手储殷

每对撕逼的父母背后,都站着一个撕裂的小孩

《奇葩说》最近一期的辩题是:“夫妻决意要离婚,是否要坚持到孩子高考结束?”

作为离异家庭长大的孩子,这个辩题咯噔一下击中我心。

正方辩手储殷教授作为一名律师,曾接手过200起离婚诉讼。他讲述了他受理过的一个扎心的离婚故事:

夫妻双方在离婚的庭审现场拼命争夺14岁儿子的抚养权,一直僵持不下。法官无奈,只得征询这个孩子的意见:“你是要跟爸爸,还是要跟妈妈?”原本全程冷漠脸的少年只是一言不发泪流满面。法官只得再问,这个小小男子汉终于嚎啕大哭……

席瑞说他的父母在他6岁时离异,在过去的17年里,最让他纠结的是过年是去爸爸家还是妈妈家?因为“我选谁,我都觉得充满了负罪感。”

他们的讲述让我经不住泪流满面。

想起前不久谢霆锋与张柏芝的大儿子lucas疑对爸爸谢霆锋不满的新闻一度登上热搜。

这则新闻没头没尾,无图无真相,连一篇像样的采访稿都没有。然而这样一则看似无来由的消息,却能掀起全民大讨论,我想除了谢张二人本身的明星身份外,大概还因为它戳中了大众痛点:

现实中有太多父母不能好聚好散,还要拉孩子战队!

这样的场景你会不会觉得莫名熟悉:

委屈的妈妈向你哭诉:你爸爸挣了钱不往家里拿,家里什么事都丢给我,我跟着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?要不是为了你我早跟他离婚了。

不满的爸爸对你抱怨:你看你妈妈,做个家务都做不好,天天只会胡搅蛮缠。但凡她能贤惠点,我们的生活会是这样么?

为什么我们那么害怕离婚,好像一离婚孩子就毁了,好像一离婚天就塌了?

那是因为有太多夫妻都在有意无意的撕扯孩子!

对孩子来说,最痛的不是没有一个完整的家,最痛的永远是:我不能同时忠于父母,我必须选择一方。

而一旦选择,就意味着背叛。

每个孩子的一半都来自父亲,一半来自母亲。背叛和否认其中任何一方,都是在否认孩子作为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的理由和意义,都是在把一个完整的人生生割裂。

若我不是你们爱的结晶,那我是什么——一个笑话么?

失败的婚姻没有赢家,输的最惨的一定是孩子

有人说,失败的婚姻没有赢家,其中输得最惨的是孩子。

而我们对失败的定义,似乎特指“离婚”。却忘了,当夫妻从相敬如宾变得相敬如“冰”和相敬如“兵”,当婚姻变成令人窒息的坟墓时,婚姻已经失败了。

从夫妻不再“同心”的那一刻起,孩子其实已经输了。

从父母开始抓取孩子来慰藉自己时,离或者不离,伤害都已经在那里了。

我至今仍能想起17岁那年,当父母的关系已经别扭得让我感到浑身不自在了时,我决定不再让大家都别扭。于是我平静地对心早已不在家的妈妈说:“你们离婚吧!”

当然,父母离异成了我一辈子的痛,我极少对人说起。然而我知道,即使他们不离婚,我的痛也不会轻一些。

甚至我还要每天目睹他们如何厌弃对方?每天当他们的评判官:究竟是爸爸不对,还是妈妈错了?每天担心一回家,他们会不会就已经离婚了?每天看他们在我眼前上演一幕幕失败婚姻典型剧情。每天都在害怕的想着,婚姻多可怕……

我和爸爸一起恨了妈妈很多年。我以为我以一个“没妈的孩子”自居,就能远离妈妈的影响,逃过所有伤害。

直到我的亲密关系也出现问题,我才后知后觉的发现,这么多年来对母亲的恨,是一把刺向自己的利刃,它伤得我体无完肤!

对母亲的不认同让我“没有女人味”(不认同女性角色)、让我不懂得如何与年长的女性打交道、让我处理不好婆媳矛盾。

对父母失败婚姻的过度承担,让我觉得一切都是我的错,让我深深自卑,让我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。

是的,每个孩子都是天然的、无条件的爱着父母。他们会自觉揽过所有过错,承担起所有责任。

席瑞说:“当父母不演了,我就得承担,我就得演下去。”

然而他没看到的是,当父母愿意演下去时,我们也在承担——我们会心照不宣地陪他们演下去,只为储殷教授说的那句:父母都要离婚了,但依旧想要为孩子做点什么,哪怕我们不需要,也想替他们尊重这份体面!

曾奇峰老师说,有时候孩子“装”出来的乖巧模样,其实是在扮演心理医生的角色“治疗”父母的焦虑。

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(代际创伤轮回)

邻居莎莎生活在一个有家暴传统的家庭里。

“我们家族里的男人好像都喜欢家暴,我爸爸是这样,我大伯二伯都是。”“我妈妈个头挺高大的,也很会赚钱,但被我爸爸打的时候从不还手。”

说这话时,莎莎一脸平静,像在说别人家的事。

后来有一次她突然跑到我家借宿,原因是她和她老公吵架了。

她老公大半夜找上门来要接她回家。谁知她在过道里就和老公打起来——准确说是她单方面施暴,她老公并不还手。直到她下了狠劲在她老公手腕上狠狠咬了一口,这个疼得无法忍受的男人才摆脱她的手落荒而逃。

老公逃走后,莎莎愤愤不平地给我说:“算他跑得快,不然我一定会把他手上的肉咬下来!我不好过,他也别想好过!!”

似乎为了证明她所言非虚,为了证明她浓得化不开的愤怒和憎恨是真的,她又向我说:“有一次他抱着女儿和我吵架,我气极了,拿着水果刀就朝他眼睛扔过去,我当时就想刺瞎他眼睛。”

我问她,你不怕伤着你女儿吗?

她答:“在我眼里,只有我父母是最重要的,其他人我都可以不在乎。”

随后她又疑惑地问我:“我女儿才几个月大,我一靠近她她就会撕心裂肺地哭,我又没打她,你说她为什么会这样啊?”

我背脊发凉……

一百多年前,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对他的孩子的观察中发现,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,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,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。这位心理学家叫弗洛伊德,他把这种现象称为强迫性重复。

莎莎的母亲本有逃离出去过自己生活的能力和机会,但是她却用“一切都是为了孩子”的理由,以默默忍受的柔弱方式承受了这一切。

于是长大后的莎莎在她自己的家庭中变成了一个施暴者,如同自己的父亲;而莎莎丈夫的逆来顺受就如同莎莎妈妈当年一般。

家暴的传统以这样变形的方式如传家宝一样传了下去。

可以说莎莎的暴力倾向既是对父母的认同,也是对父母的不认同,她似乎在用行为告诉母亲:看吧,女人是可以反抗的!

也似乎是在告诉父亲:看吧,男人是可以被打倒的。

同时她也是在对自己说:要掌控自己的人生,只能用暴力说话。

同时她也在向父母表忠诚:你们过不好,我怎敢好好过?为了忠诚于你们,我可以毁了自己。因为,我无条件爱你们!

而她无辜的女儿,不正是当初那个在父母争吵中睁着惊恐双眼的自己吗?

唯有先爱自己,才有力气爱他人

莎莎说,其实有时候她面对孩子,会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。她很疑惑地问我:不是都说为母则刚吗?为何我“刚”不起来呢?

这并不奇怪。当我们置身于一段消耗性的关系中,当我们深陷于一种耗竭的状态里,我们是没有力量和能力去爱他人的。

自身没有光热,又怎能带给旁人温暖?

对于夫妻来说,若彼此之间已温情不再,请相信,纵然你们有出神入化的超高演技,也演不出家的脉脉温情。

你强行压抑的不耐其烦,TA勉为其难的敷衍塞则,每一个眼神、每一个呼吸,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。

细节是魔鬼。

没有温度的婚姻,当然是坟墓。

比起强行凑合,或许体面的分手,勇敢的面对,并全然信任孩子,才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。

我们可以对孩子说:

“爸爸妈妈因为自己的原因不能在一起了,但是这是我们自己的事,与你无关。

对此,我们都很难过,我们也努力过,但很遗憾还是没有能力解决好自己的问题。

但是我们都爱你,一如既往。

如果你感到很难过,如果你想骂想哭,都是可以的。

我们一直在你身后,不管以何种方式,一直陪着你。”

卢悦老师说:“我们终其一生寻找的,不过是‘退有可守,进有可依’的接纳与支撑”。

没有谁想让自己的孩子当那个不幸的小孩,每个父母都希望能永远给孩子一个遮风挡雨的港湾。

只是当一切不能尽遂人意时,承认自己的无助无措和无能为力,允许自己先去照顾那个受伤的自己, 才是对孩子的仁慈,也是对自己的仁慈。

更重要的是,只有当我们学会爱自己,才能让自己的羽翼生出真正的力量。我们也才能够更加从容、成熟的处理关系中的各种问题。

真正有力量的爱是,我可以告诉全世界——我值得。

我值得过更好的生活。我值得爱和被爱。我值得做自己!

而这份榜样和爱的力量,也将传给你的孩子。

没有什么比得上“我值得”三个字,因为它是所有人行走这世间的底气。

——你的,也是你孩子的底气。

作者:漫卷诗书独自走过一些路,才知道陪伴的重要。经历过一些迷茫,才看到生命的真相。想用理性的笔触、温暖的文字,陪你寻找那个你说了算的人生!揣上心理学去体验、去成长、去看见。